盛夏的葡萄,颗颗饱满如玛瑙,是大自然馈赠的甜蜜。而在画家苏葆桢笔下,这一抹盛夏风情化作水墨丹青,以独特技法赋予葡萄鲜活生命力。画家苏葆桢以笔为镰,将这份丰收与鲜活凝于宣纸之上。这位出身书香世家、师从徐悲鸿的国画大家,用独创的 “圈写法” 赋予葡萄灵动神韵,让墨色与色彩交织出自然生机。“盛夏佳果” 四字题款,不仅是对时令的礼赞,更是其艺术生涯的生动注脚。走进这幅画作,探寻苏葆桢如何用笔墨勾勒出传世经典。
拍品预览
名 称:盛夏佳果
作 者:苏葆桢
尺 寸:45×34cm
钤 印:葆桢、百花齐放
款 识:盛夏佳果 一九八零年新秋写于重庆,葆桢。
川崎舍恒男先生教正 庚申冬月,葆桢又记。
出 版:《苏葆桢民间藏品集》
估价RMB:50,000-80,000
艺术家简介
苏葆桢(1916 年 5 月 20 日 —1990 年 6 月 ),字子斡 ,江苏宿迁县埠子镇苏圩村(今属宿迁市宿城区 )人。苏葆桢父亲是清末秀才,开办私塾教书,喜爱书画。在家庭文化氛围熏陶下,苏葆桢自幼接触并热爱书画,以善画闻名乡里。1939 年 9 月,苏葆桢考入设于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艺术系 ,受教于徐悲鸿、张书旗、傅抱石、陈之佛、吴作人等艺术大师。学习期间生活清苦,幸得同乡接济,还在画店售画以购买画材。
学生时代他就开始创作并举办个人画展,1941 年作品《秋菊双鸡》获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青年画家一等奖及青年作家奖金 。1942 年,数幅花鸟画参加中国政府外交部在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展并被收藏。1944 年夏从中央大学毕业 。毕业后,苏葆桢到璧山私立正则艺专任讲师 。1956 年起,在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 )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期间作品多次参展并出版,如 1955 年《月季花》《菖蒲花》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57 年《葡萄图》《牡丹双鸽》等单页出版 。1980 年后,在重庆、成都、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画展 。他总结绘画经验,编辑、出版《写意花鸟画技法》《苏葆桢画彩墨葡萄》等著作 ,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和中国画发展贡献卓越。
画面整体构图
构图特点
画面以葡萄为主体,绿叶为陪体,布局疏密有致。不同颜色的葡萄组合错落,既有集中成串的,又有分散点缀的,形成疏密对比 。画面整体虚实相生,葡萄实而叶片虚,营造出平衡且富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避免了画面的单调与拥挤。
空间处理
画家通过葡萄的前后遮挡、大小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前面的葡萄颗粒大且清晰,后面的相对小而虚,配合叶片的层次分布,高低错落间,展现出空间的层次感,仿佛观者能伸手触摸到这些葡萄。
画法
勾法
画中葡萄轮廓虽未明显勾勒,但通过墨色晕染自然形成边界,叶片则以中锋用笔勾勒叶脉,线条流畅自然,顺势勾勒出叶片形态,展现出叶片的脉络纹理 。
染法
画家运用染法将葡萄表现得极为生动。通过不同层次的墨色和色彩晕染,从葡萄的亮部到暗部,由浅及深,使葡萄呈现出圆润饱满的立体感 。叶片以墨色为主,浓淡相间,渲染出叶片的阴阳向背,增强了画面氛围。
点法
葡萄上的果脐以小点表现,虽小却精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葡萄更显逼真 。画面中虽无明显点苔等运用,但这些小点丰富了画面细节,使葡萄形象更生动。
画面气韵
气韵生动的体现
整幅画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葡萄的饱满、叶片的舒展,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的蓬勃生机,具有生动的气韵 。画面传递出一种丰收的喜悦与自然的活力,似有一股灵动之气在画面中流转。
笔墨运用与气韵的关系
画家笔墨流畅自然,线条的勾勒与墨色的晕染相得益彰。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线条灵动活泼,准确传达出葡萄与叶片的神韵,从而使画面气韵生动 。
画面表现意境
意境的营造
画家通过色彩丰富的葡萄和墨色淋漓的叶片,营造出一种富足、祥和的意境 。色彩的搭配明快而和谐,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赞颂。
情感与精神的表达
画中饱含画家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观者能从中感受到那份质朴的情感,仿佛置身于丰收的果园,受到这种积极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艺术家创造风格
独特风格的形成
苏葆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葡萄为特色的独特风格。在笔墨上,注重墨色与色彩融合,既保留国画笔墨韵味,又增添色彩的丰富性;构图上,善于处理疏密关系;色彩上,大胆运用色彩表现葡萄的多样色泽,使画面清新明快又不失厚重 。
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其风格形成于 20 世纪,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苏葆桢在继承传统国画基础上,吸收西画的色彩、写生等技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底蕴,又融入时代新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题字
“盛夏佳果” 直接点明画作主题,传达出对葡萄作为夏日美味果实的赞美 ,简洁质朴又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一九八零年新秋写于重庆,葆桢” 明确创作时间与地点及作者,体现作品创作的时空背景。“川崎舍恒男先生教正 庚申冬月,葆桢又记” 表明此画是赠予川崎舍恒男先生以求指正,体现画家谦逊态度和艺术交流的意愿,为作品增添了人文色彩和历史背景故事。
印鉴
作品上钤有“葆桢”与“百花齐放”印章,用于表明作品的创作者身份。落款位置恰当,字体与正文风格协调,补充说明了作品创作时间、地点及作者信息;印章大小合适,钤印位置精准,增添了作品的雅致与完整性,与正文相得益彰。
作品估价
这幅苏葆桢葡萄画作估价在 50,000 - 80,000 元左右,有以下几点原因:
作者影响力:苏葆桢是知名画家,以擅画葡萄闻名,有 “苏葡萄” 之美誉 。他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受教于徐悲鸿、张书旂等名家,艺术功底深厚。其在绘画领域耕耘多年,创作风格独特,对后世花鸟画创作影响较大。他培养了众多美术人才,推动了当地乃至全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一直有较高关注度,过往拍卖中多有佳绩,如《墨葡萄》曾拍出 15 万元高价,还有一幅 26 平尺送给周思聪的水墨带彩葡萄成交价高达 34 万元 ,这些成功交易案例为其作品价值奠定基础,提升了市场对其作品的认可度与预期,促使此幅葡萄画作有相应价值。
作品艺术水准
技法独特:苏葆桢革新葡萄画法,独创 “圈写法”,精简两笔完成葡萄形状,利用墨色淡浓和留白高光,画出带光感、水分饱满且具半透明质感的葡萄 。画中通过不同层次墨色和色彩晕染,使葡萄从亮部到暗部过渡自然,呈现圆润饱满立体感,叶片也以墨色浓淡相间渲染出阴阳向背。这种独特技法展现了画家高超绘画能力与创新精神,是作品艺术价值重要支撑。
笔墨精妙:画家笔墨运用娴熟,线条勾勒与墨色晕染配合默契。勾勒叶片叶脉线条流畅自然,体现叶片脉络纹理;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生动传达出葡萄与叶片神韵,使画面气韵生动,彰显传统中国画笔墨韵味与艺术魅力。
构图精巧:画面构图疏密有致,以葡萄为主体,绿叶为陪体,不同颜色葡萄组合错落,有集中成串也有分散点缀,形成疏密对比。同时通过葡萄前后遮挡、大小变化及叶片层次分布,表现出空间深度和层次感,营造出平衡、和谐且富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
作品题材与尺幅
题材:葡萄是苏葆桢代表性创作题材,在其艺术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其独特艺术风格集中体现领域。葡萄本身在中国文化中有硕果累累、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深受大众喜爱,市场需求相对较大。苏葆桢笔下葡萄生动逼真、富有生机,将葡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相比其其他题材作品,这类葡萄画作在市场上更受藏家青睐,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价格。
尺幅:这幅画尺幅为45×34cm,既不会因过小而显得单薄,也不会因过大而在保存、展示等方面带来过多不便,结合其艺术水准和作者影响力,在 50,000 - 80,000 元区间是比较合理的价格体现 。
这件作品现收藏于智玺稳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诚邀您来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