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111-7856 微信公众号
微信服务号
帮助中心
名家名画 | “流丽山海风,巍巍现实功”,高志国《江山多娇》赏析
政信云九九运营部
2024-06-25
分享到

高志国简介


先来介绍一下今天这位艺术家,高志国先生,他从小爱好书画,拜著名书画家马西园先生、董戈翔先生为师。他的作品不仅在多家报刊发表,多个美术馆展出,部分作品,还被中国残疾人福利金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大图书馆、北大外语学院及中外藏家收藏。

《江山多娇》赏析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出自毛主席创作的词,《沁园春·雪》。而今天我们要赏析的作品,是家高志国先生的一幅《江山多娇》。


这幅《江山多娇》图创作于2013年。2013高志国退休后游历名山大川,实地写生,从自然风光中汲取养分,这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千丘万壑的腹稿。打开这五尺的长卷,就像是打开了一处旷世奇景。扑面而来的是青绿山水强烈的视觉冲击,山清水秀,郁郁葱葱,青山叠翠,格局宏伟。


此画是山水画中经典的“之”字构图法,这种构图法给人的纵深感很强,由近到远,很好地展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怎么理解这个“之”字呢?你看,当一边的山脉向另一边延伸时,另一边就空白出来避让开,画面里这样的左右推让,有点像太极,空白处就是留白用来表现云雾。


这幅画中的云雾留白,把画面虚虚实实的分割为左右两边,由近处向远处延申,给人以无尽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去想这山的背后还有什么呢?中国画大多就是这样的含蓄,留给你足够的想象空间。


讲到山了的深远感,那就不得不提到,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的“三远法”。他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个理论给后世山水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让我们用爬山的经历走进这幅画里,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展现画面的深远感。首先我们走到山脚下,抬头望去,刀削斧砍般的山崖顶天立地,像一个巨人伫立在我们面前,我们再迈步往山里走去,连绵起伏的山峰一眼望不到头,沉浸在白茫茫的晓雾里,远处烟波浩渺,这,就是他的深远。高志国注重笔力和墨韵,尤其钟爱以书入画的风格,其笔墨雄健豪放,山石轮廓多以单线勾勒,浓墨勾出山石的结构,用笔干净利落,在走笔过程中随形勾勒出粗细、虚实、错落等变化,足可见丰富的层次。


以斧劈皴笔切割块面,流出飞白闪光,造成黑白的强烈对比,近处山石有少量披麻皴,这样交替使用既使山石棱角分明,又虚灵秀峭,达到了苍秀的效果。后又使用淡墨、青绿色大笔画出远山。


让我们的视线来到画面左侧。那棵露根的大树有没有一下子就抓住你的眼球?古人有云,“临岸倒起之木,其根起伏出拔土外狂而且迸也。”你看,高志国先生在表现露根树时,树根处用墨较重,把树根画地坚固沉着,表现出树木顽强生长的特性。用笔放开,树枝形态舒展,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如《布颜图》所云,“树木露根,须抓拿有力,盘结坚牢,不可强曲暴突,滋蔓无状。”


现在我们视线往右侧移动,来到画面中间点景之处,山上,云雾霞蔚,山下,波澜不惊。一叶扁舟浮荡在江水之中。这一小景,点缀在一幅山水画里所占比重不大,但却增加了画面的情趣生气,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人以画入诗,画家则以诗入画。云绵绵,雾漫漫,千山时隐时现,一舟一人一江水,把文人墨客的人生态度,高远的精神境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心中若能容沟壑,下笔方能汇山河。不知道你看完高志国先生这幅画有没有酣畅淋漓的感觉。江山多娇,祖国的江海湖泊,山川青空都在治愈着我们。倘若能拥有这样一幅,如诗般浑厚古雅的画,你会想要挂在哪里呢?客厅、书房、还是办公室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拍卖许可

营业执照

文物拍卖许可

经营地址:重庆市大渡口区天安数码城2栋6-03(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翠柏路101号2幢6-3)

投诉举报电话:

注册地址: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松青路812号负1-5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