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国简介
《江山多娇》赏析
这幅《江山多娇》图创作于2013年。2013高志国退休后游历名山大川,实地写生,从自然风光中汲取养分,这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千丘万壑的腹稿。打开这五尺的长卷,就像是打开了一处旷世奇景。扑面而来的是青绿山水强烈的视觉冲击,山清水秀,郁郁葱葱,青山叠翠,格局宏伟。
此画是山水画中经典的“之”字构图法,这种构图法给人的纵深感很强,由近到远,很好地展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怎么理解这个“之”字呢?你看,当一边的山脉向另一边延伸时,另一边就空白出来避让开,画面里这样的左右推让,有点像太极,空白处就是留白用来表现云雾。
讲到山了的深远感,那就不得不提到,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的“三远法”。他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个理论给后世山水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让我们用爬山的经历走进这幅画里,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展现画面的深远感。首先我们走到山脚下,抬头望去,刀削斧砍般的山崖顶天立地,像一个巨人伫立在我们面前,我们再迈步往山里走去,连绵起伏的山峰一眼望不到头,沉浸在白茫茫的晓雾里,远处烟波浩渺,这,就是他的深远。高志国注重笔力和墨韵,尤其钟爱以书入画的风格,其笔墨雄健豪放,山石轮廓多以单线勾勒,浓墨勾出山石的结构,用笔干净利落,在走笔过程中随形勾勒出粗细、虚实、错落等变化,足可见丰富的层次。
以斧劈皴笔切割块面,流出飞白闪光,造成黑白的强烈对比,近处山石有少量披麻皴,这样交替使用既使山石棱角分明,又虚灵秀峭,达到了苍秀的效果。后又使用淡墨、青绿色大笔画出远山。
让我们的视线来到画面左侧。那棵露根的大树有没有一下子就抓住你的眼球?古人有云,“临岸倒起之木,其根起伏出拔土外狂而且迸也。”你看,高志国先生在表现露根树时,树根处用墨较重,把树根画地坚固沉着,表现出树木顽强生长的特性。用笔放开,树枝形态舒展,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如《布颜图》所云,“树木露根,须抓拿有力,盘结坚牢,不可强曲暴突,滋蔓无状。”
现在我们视线往右侧移动,来到画面中间点景之处,山上,云雾霞蔚,山下,波澜不惊。一叶扁舟浮荡在江水之中。这一小景,点缀在一幅山水画里所占比重不大,但却增加了画面的情趣生气,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