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书画艺术的长河中,方炳南的《鸟禽四屏》别具一格。方炳南作为清代画家,虽未如一些大师般闻名遐迩,却以独特技艺描绘动物。这组作品,不仅是动物形象的呈现,更蕴含着画家的匠心与时代艺术印记。让我们一同走进《鸟禽四屏》,探寻其艺术奥秘。
拍品预览
名 称:鸟禽四屏
作 者:方炳南
尺 寸:140*36cm*4
钤印:炳南、方绍廉
款识:炳南。
丙午冬呵冻炳南画。
数枝新柳影毯毯,戏写家凫绿满谭。记得扁舟烟雨里,一痕春梦到江南。
味北世兄仁大人雅属即正 炳南方绍廉。
估价RMB:35,000-70,000
艺术家简介
方炳南(1841-1911),又名绍廉,自号种菊轩主,生于四川梁山(今重庆梁平)的一个民间纸扎艺人家庭 。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对传统手工艺耳濡目染。年轻时在纸扎店学艺,熟练掌握用竹篾、芦苇、绫罗和彩纸等制作各种车马、花灯、玩具、盆景、瓜果的技艺,其精湛纸扎手艺闻名万县、重庆、成都等地。
他不仅向民间老艺人学习绘画,还拜梁山双桂堂第十代住持、清代著名书画大师竹禅为师 ,潜心钻研画技。到上海后,又向当时著名花鸟画家朱梦庐、任伯年、马镜江等人请教,博采众长。
经自身苦练与名师指点,方炳南在花鸟绘画技艺上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其画构思新颖,着笔凝炼,落墨清润。同时,他擅用极细竹篾丝编织竹帘、竹碗等工艺品 ,并首创在薄如纸绢的竹帘上作工笔、写意花鸟、草虫,加装画轴制成 “竹帘画”,为绘画艺术增添新形式。方炳南善画花卉,笔意蓬勃,生动有意趣,深得朱熊笔法,多幅佳作被收入《益州书画录》 。传世作品有《炳南花鸟画谱》(约 50 幅画)和《芙蓉出水》扇面等,所绘花枝、雀鸟颇具特色。
画面整体构图
构图特点:《鸟禽四屏》由四幅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画面组成。每幅画面主体明确,如第一幅的猴、第二幅的猫、第三幅的鸭、第四幅的鹰,陪体则是相应的树木、山石、竹枝等。画面注重疏密安排,以主体动物为中心,周围景物疏密有致。如猴所在画面,繁茂树枝围绕猴子,既突出主体又不显得杂乱,通过疏密对比营造出平衡、和谐且富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
空间处理:画家运用远近、高低、前后关系表现空间深度与层次感。以第三幅画为例,前景的竹枝、中景的鸭子、远景的水面,通过位置高低和笔墨浓淡区分,使画面有纵深感,仿佛将观者带入真实自然场景,展现出空间的开阔与生动。
画法
勾法:在勾勒物象轮廓时,方炳南运用多种勾法。如描绘动物毛发、羽毛时,用细腻线条顺势勾勒,体现出柔软质感;勾勒山石轮廓则多逆势行笔,线条刚劲有力,“钩勒” 技法使物象轮廓清晰,如鹰的外形轮廓,线条精准勾勒出其矫健姿态。
皴法:画中对山石运用了斧劈皴等技法。以第二幅猫所在山石为例,斧劈皴的线条快速有力,表现出山石的坚硬粗糙质感,使山石富有立体感和厚重感。树木枝干则用类似点皴的方法,以短而密集的笔触表现树皮纹理。
染法:在渲染上,画家通过墨色浓淡、干湿变化增强画面立体感和氛围。如鸭子的羽毛,用淡墨渲染出蓬松感,再用浓墨点染关键部位突出层次感;山石用墨由淡至浓层层渲染,表现出受光和背光面,营造出稳重深沉氛围。
点法:点叶、点苔等点法运用巧妙。如第一幅画中树上的叶子,用大小不一的点表现树叶形态,丰富画面细节;第四幅画中,在山石上点苔,起到点缀作用,使山石更具自然古朴气息。
画面气韵
整组画作充满鲜活生命力和精神状态。猴子的灵动、猫的警觉、鸭子的悠闲、鹰的威严,都通过画家笔墨栩栩如生展现出来,仿佛这些动物随时会从画中跃出,使画面具有生动气韵。
笔墨运用与气韵的关系:方炳南通过流畅且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动物形态,线条的轻重缓急传达出动物不同动态。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也恰到好处,如描绘鹰的羽毛,浓墨表现深色羽毛,淡墨表现浅色部分,使鹰的形象生动且富有神韵,通过笔墨运用成功传达出画面气韵。
画面表现意境
意境的营造:通过画面布局、形象等元素,营造出不同又和谐统一的意境。第一幅猴在林间,营造出活泼自然的山林意境;第二幅猫踞山石,有静谧警觉之感;第三幅鸭戏水中,是闲适宁静的水乡意境;第四幅鹰翔空中,呈现出雄浑豪迈的气势。
情感与精神的表达:画家借动物形象表达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与敬畏。不同动物的神态传递出多样情感,观者能感受到画家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喜爱之情,这种情感表达具有感染力,使观众在欣赏画作时产生情感共鸣。
艺术家创造风格
独特风格的形成:方炳南在笔墨上,线条灵动多变,墨色运用精妙;构图上,善于将动物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突出主体又兼顾整体和谐;色彩上以墨色为主,简洁却能表现丰富层次。这些元素共同构成其独特风格,在花鸟画领域独树一帜。
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其风格形成与清代文化氛围紧密相关。清代文人画盛行,注重笔墨情趣和意境表达,方炳南受此影响,在作品中追求神韵和自然之趣,同时又融入自己对动物题材的独特理解,展现出时代与个人融合的艺术风貌。
题字
题字 “炳南” 与 “丙午冬呵冻炳南画” 中,未直接引用明显的文学典故或历史典故。“炳南” 作为画家署名,起到明确作者身份的作用,是作品归属的标识。“丙午冬呵冻炳南画” 则点明创作时间为丙午年冬天,且暗示创作时天气寒冷,画家在受冻情况下坚持创作,这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创作情境的信息,让观者能感受到画家创作时的不易与执着,从侧面体现出其对绘画艺术的热爱。
“数枝新柳影毵毵,戏写家凫绿满潭。记得扁舟烟雨里,一痕春梦到江南。味北世兄仁大人雅属即正 炳南方绍廉” 属于友人题跋性质内容。题跋内容描绘了一幅春日江南水乡的景象,新柳枝条细长随风摇曳,水中家凫嬉戏,绿波满潭,唤起对扁舟泛于烟雨江南的美好回忆。
这一题跋对作品起到了补充和解读的作用。从意境上看,它与画面中描绘的动物场景相互呼应,丰富了画面的意境层次,使观者在欣赏动物形象之余,能通过文字联想出更广阔的江南水乡春日图景,感受画家创作时可能蕴含的情思。从社交角度看,“味北世兄仁大人雅属即正” 表明这幅画是应名为味北的友人之请而作,体现了当时文人画家之间的社交往来与艺术交流,为作品增添了人文背景。
印鉴
钤印 “炳南”“方绍廉”,其中 “炳南” 为名章,进一步明确作者身份,与题字中的署名相互印证,强化作品归属。“方绍廉” 同样是名章,在书画鉴定中,印章是重要依据之一,与题字、画风等相互配合,辅助判断作品真伪和作者归属。在画面布局上,印章的红色与画面的墨色形成色彩对比,起到平衡画面、点缀画面的作用,增添了作品的艺术美感,使作品在整体形式上更加完整和谐。
作品估价
方炳南《鸟禽四屏》这幅画估价在 35,000 - 70,000 元左右,有以下几点原因:
方炳南虽在川渝地区有一定影响力,创造了梁山竹帘画并培养众多工艺人才,在地方艺术史及特定收藏圈子中仍受关注,保证了作品有一定基础价值。
方炳南有一定数量作品流传,《炳南花鸟画谱》等有部分存世,但从整体市场流通情况看,其作品并非大量充斥市场,具有一定稀缺性。《动物四屏》作为成套作品,完整性和题材集中性使其在同类作品中更显独特,稀缺性带来一定收藏价值,对估价有提升作用,是估价区间设定的重要依据。
在技法上,方炳南擅花鸟绘画,勾、皴、染、点等技法运用娴熟。从《动物四屏》能看出,勾勒动物轮廓精准,表现出不同动物形态特征;山石树木皴法恰当,体现质感;墨色渲染使画面有立体感,点法丰富细节,整体绘画技巧具备较高艺术水准。
作品通过动物与景物结合营造出独特意境,从活泼山林到闲适水乡等不同意境展现,体现画家对自然观察和理解,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为作品艺术价值加分,支撑相应估价。
当前书画艺术品市场中,近现代地方画家作品价格范围较广。方炳南作品在市场上有一定交易记录和价格参考,其作品价格受整体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当下市场对这类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艺术水准但知名度并非顶级的画家作品需求处于一定水平,该估价区间是综合市场过往类似作品交易价格、当前市场热度等因素确定,既反映作品实际价值,也考虑市场接受程度。
这件作品现收藏于智玺稳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诚邀您来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