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111-7856 微信公众号
微信服务号
帮助中心
墨彩同辉忆峥嵘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知名教授艺术家个展接力来袭
政信云九九运营部
2025-07-23
分享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在国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号召下,智玺稳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将于8月初举办以“墨彩同辉忆峥嵘”为主题的系列展览,此次系列展览中专门开辟了抗战系列历史文物及艺术品专区,展呈抗战主题相关文物艺术品。以文物艺术品为载体,呈现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伟大斗争,传递和平与正义的永恒价值。


本次展览将通过文物与艺术的双重叙事,除了抗战系列文物艺术品专区外,还将为其签约的多位知名教授艺术家举办一系列的个人展览。此次展览旨在以艺术为桥梁,传承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让更多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深刻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签约教授艺术家们将通过手中的画笔/刻刀,把对历史的深切缅怀以及对和平的无限珍视融入作品之中,为观众呈现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视觉盛宴。

 

展品抢先看

教授们的个人作品展览目前尚在筹备阶段,而智玺稳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而准备的抗战系列文物艺术品的序章已悄然展开——首批登场的是三幅抗战主题版画 ,正以木刻刀痕里的黑白交响,提前破译烽火岁月中“以笔为戎”的热血密语。

抗战时期,版画因创作迅疾、传播力强,成为文化战线的“轻骑兵”:艺术家们以木板为阵地,将民族苦难、战斗呐喊、群众觉醒凝刻成凹凸纹理,既为历史留真,更向全民擂响抗争的战鼓。如今,这三幅跨越时空的珍贵原作,带着油墨余温与岁月包浆,率先撕开记忆的褶皱——它们或许定格着某场战役的震撼瞬间,或许藏着创作者隐姓埋名的故事,更以艺术的锐度,叩问今人对历史的凝视与思索。

让我们一同踏入这方“刻出来的抗战现场”,先探这三把解锁历史密码的“木刻密钥”吧。

 

李少言是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他的版画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性。在抗战时期,他深入敌后,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斗争生活的作品,如《重建》《黄河在咆哮》等。他的作品刀法刚劲有力,构图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强烈,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幅版画是李少言1940年创作的,名为《风雪中进军》,是李少言创作的120师组画之一。120师组画是李少言在晋绥边区,八路军120师打仗途中,创作的一系列反映部队战斗的组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画中三位穿着单薄军装的战士,抵挡着风雪坚定的向前行进,当时已是旧历八月,天气及其的冷,他们还穿着单衣草鞋就遇到大的风雪,李少言刻画的风雪就像锋利的大刀一样,仿佛随时能把人切断一样。

右下角这位战士的五官刻画的非常仔细,皮肤被风雪吹得明显的干裂状态。这位满脸干裂纹的军人,形象尤为突出,他是在看向我们,他却带着一股沧桑与坚韧,有着对过往战斗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期盼,画家这样的刻画,“他看向我们观众”,这样的刻画,似乎在告诉我们: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像画中军人一样的在风雪中坚定的前行的军人,才能为咋们的子孙后代造福,让国家不被欺负,越来越好。

画面的边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方方正正,而是巧妙地采用了褶皱的质感,营造了一种如同回忆中气泡般浮现的立体效果,这种构图设计让人想起影视剧中常用的回忆特效,气泡缓缓升起,回忆渐渐清晰。

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东北沦陷后,大众媒体纷纷开始将冰雪与义勇军抗战的题材联系在一起,进行宣传,宣传东北义勇军抗日近况。为的是激发国人抗战精神。李少言作为贺龙领导的120师军队的秘书艺术宣传,他选择以艺术的形式传达对敌人的仇恨。东北沦陷后不久,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创作与风雪战士有关的题材,为的是以艺术动员民众护卫祖国。

这幅作品的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革命特征。版画作品因其主题较突出,简明且易懂,往往会作为某个特定时期强有力的宣传品。像这样一幅作品也为我们打开了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一扇大门,是时代的有力佐证。不仅具有收藏价值,同时具备学术研究价值。

 

 

牛文也是抗战时期著名的版画家,他的作品风格朴实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用版画的形式记录下军民的战斗生活和真挚情感,如《军民合作》《送郎参军》等。他的作品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这幅作品中,牛文描绘了一个室内场景。桌子上放着收音机,天花板上悬挂着一颗灯泡。后面墙上挂着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叫做“西北形势图”,是那时候大家常用来了解战争情况的一种方式,就像现在的新闻一样,让人们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事。

画中的人物,或凝神静听,或面露喜色,他们的表情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传达了战争的情况。他画里的这些元素:地图、收音机里的声音、文字等都是为了传达人们对战争胜利和国家解放的期待,记录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对和平与胜利的无限向往。版画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这件作品全国范围内仅有50张流通于世。这意味着,拥有它的每一个人,都是这50分之一的幸运儿。

 

王琦曾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创办、领导中国木刻研究会。早期作品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艰难时世和人民疾苦,如《难民站上》《难民一群》等。新中国成立后,题材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如《售余粮》《贮木场》等。改革开放后,创作了《人民万岁》《古墙老藤》等气象雄奇的组画。

 

在这幅作品中,贺龙同志身着军装,五角星帽徽鲜明,面部以粗粝的木刻线条勾勒,皱纹与轮廓强化坚毅神情,传递革命将领的沉稳与果敢;肩带、领章的细节刻画,凸显军人身份的庄重。画面后方的雪山与行军队伍,以 “远景烘托” 的方式,暗示长征途中恶劣的自然环境与集体奋斗的征程,将个体形象与革命群体、艰苦历史场景相联结。

作为版画艺术,木刻的刀痕质感 成为核心语言:黑色块(如帽檐、军装)与白色块(如雪山、纸面)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人物主体;面部、衣物的纹理以 “刀刻皴擦” 呈现,粗粝线条赋予画面厚重感,呼应革命历史的沧桑与坚韧,让静态肖像承载动态的精神力量。

这幅创作于 1977 年的作品,通过 “领袖形象 + 长征背景” 的组合,既还原贺龙同志在革命征程中的领导角色,也借 “长征精神” 呼应时代对信仰、奋斗的呼唤 —— 以艺术回溯历史,歌颂先辈的英勇无畏,更传递 “不畏艰险、集体奋进” 的精神传承。以 “小切口(肖像)见大历史(长征)” 的方式,用木刻的刚硬语言,塑造出革命先辈的立体形象,让观者在黑白肌理间,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与精神的力量。

 

这次系列展览以艺术品为时光纽带,串联过去、当下与未来

将宏大叙事拆解为可感细节

把墨彩凝练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图画

在复杂局势中传递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的信念

它是历史的复现窗、精神的传承器,亦是现实的价值锚与文化活化场

让胜利八十载的回响,化作跨越代际的奋进力量,照亮民族前行之路

智玺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

签约艺术家个人展览

即将于智玺稳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激情启幕

敬请期待



拍卖许可

营业执照

文物拍卖许可

经营地址:重庆市大渡口区天安数码城2栋6-03(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翠柏路101号2幢6-3)

投诉举报电话:

注册地址: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松青路812号负1-5

电子邮箱: